百度搜索 廿年变迁史 天涯 廿年变迁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.

每逢三的赶集是最热闹的时候,镇上人家早早起来,卸下所有的门板架在两两相对的条凳上平铺好,就算支出了摊子,上面放些布匹、糕点、爆竹、或半夜杀好的猪肉之类的东西。没有东西摆卖的人家就关着门,然后附近村庄上的农民就会在大门前面摆上篮子或筐子,里面装着些干香菇、白萝卜、土烟丝之类的家庭特产,点支竹烟杆蹲坐下来,遇着房主人进出时,双方点头一笑,在扯上几句闲话,就算是打过招呼了。赶集其实也就是上午半天,四乡八里的来人挤满了整条街,抱小孩的妇女、弯着腰的老人、死死牵住大人手的小孩眼睛扑闪扑闪的东张西望。遇上熟人当街就停下来打招呼开心闲聊,也不管后面的人轻声的咒骂;或是在摊子前东翻西翻,遇见心仪的东西就来回比对,遇见不如自家东西的土特产就露出一脸鄙夷的神情。
解放前后的农村其实是没有什么思想的,更像是一群叫做“人”的半野生动物,凭着世代流传的天赋,本能的活着而已。生孩子更是没有什么刻意的想法,怀上了生下来,仅仅是个下意识的动作,就像马孕牛生,一切都是那么……自然。养孩子的话,食物就是那么多,因此只是个多双筷子或少双筷子的事,存活是无可奈何的优胜劣汰。
李母的妈妈生了九个,活了八个。因为实在是食物匮乏,所以把二舅送给了旁边何家村的一户人家,成了那家人的独子。说了也神奇,李母这边的七姐弟和父母一样都是个圆脸,而二舅则跟何姓父母一样变成个长脸。可见,环境是第一位的,基因是第二位的。桔生淮南为橘,生于淮北为枳。
李母的父亲是个打渔人,见识比其他乡下人广些,所以很坚决的送小孩们去读书,又因窘迫的家境犹豫着让小孩辍学。或许是某位祖先显灵,李母姐弟异于镇上其他小孩,反抗着父母的犹豫坚持一直念书,所以姐弟七人先后离开镇子去到附近的城市,而二舅没读两天书至今留在村子里务农。所以李母的妈妈是得意而骄傲的,是镇上的少有的几个背着手走路的老太太。
因为特别的历史原因,李为的父母算是个上进的下放知青,李母是名光荣的小学老师,教学与生活一视同仁,想条条框框按安排好生活的一切,由于小时倔强念书带来的好处,所以极其的自信,要求大家完全服从不质疑,只是生活是个太艺术的东西,显然直来直去的教学大纲是指导不了生活的,所以朝令夕改,弄得家庭成员难以适从。李父是个完全的矛盾综合体,伪谦虚与好面子、爱赌博与心痛钱、爱计算与假精明有机融合,在外是个好脾气和技术人,在家说不得三分钟话就开启暴走状态,夸张的形体动作,念念叨叨脏话不停,内容却极为单调,只是在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,以和李母的服从要求形成竞争性对抗,家里也是小吵天天有,大吵半年走。
所以李为多是个唯唯诺诺软趴趴的性格,潜藏在深海里的一丁点反叛则或许是小时成长环境遗留的一点痕迹。李为的姐姐走得是物极必反的路子,继承了瞬间暴走的传统。
上进的父母显然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同时照顾两个小孩的,知识和文化让他们一视同仁,选择将大的放在身边。李为则小时候大多时间被放到镇上寄养,直到快读小学才接回来,然后是每年寒暑假也留在镇上。李母的妈妈拉扯大七个小孩,实在是厌倦了再带小孩,所以寄养的人家是李母的一个远方亲戚,家里小孩少而且为人热情,李为在这度过了放羊式的童年。
八十年代的镇上人家的生活是辛苦的简单,趁清晨凉爽的天气赶上几里路去到田间耘禾、除草、施肥等等,然后再赶回来做早饭,用屉笼蒸好一天的饭量,在煮上些南瓜青菜之类的,就算是一天的菜量。吃饭是没有固定时间也没有人招呼的,饿了就自己找饭,忘吃了也没人知道更没人管。
南方的水稻分为早晚两季,双抢是最忙的时候,早稻粗糙,晚稻软糯。镇上人家吃的都是早稻,因为晚稻价格高点要留着卖钱。这就是卖菜的吃烂叶,卖鱼的吃鱼屎。
而到了会跑年龄以上的小孩是从来不管的,镇子不大都熟口熟脸的,更是从来没听说过人贩子之类的。大人小孩各过各的,不想不问,实在是一两天都没见到的,就去到河边看下,听说没有小孩被淹到,也就放下心了。
李为除了有限的几件事外,已记不得具体每天做了点啥,只是很快乐。印象之一就是吃,那时的农村很少见得到荤腥和零食,随便一点吃食都会馋出虫来,有个远点庄子上的妇女,挑两蓝自家的枣子来集市上卖钱,三四岁的儿子跟着一起,想吃个枣子母亲不肯,五六里的山路眼睛死勾勾的看着,刚到集市哇的一声吐了两条蛔虫出来。

百度搜索 廿年变迁史 天涯 廿年变迁史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.

章节目录

廿年变迁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为不为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为不为并收藏廿年变迁史最新章节